行業資訊 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資訊

生物技術產業泡沫的前世今生

發布時間 :2015-8-10 訪問人數 :2729
生物技術首次火爆並未引起產業泡沫

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生命科學……無論如何稱呼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這個領域給人的印象既“高端大氣上檔次”又“低調奢華有內涵” 。這個領域的從業人員不是生物學教授 ,就是分子生物學博士。他們一定是在生化危機中保護傘公司巨大地底實驗室裏每天擺弄那些白花花的儀器和默默的研究一旦泄漏就可能毀滅世界的超級病毒 。

實驗室與超級病毒

然而現實是赤裸的 ,早在病毒被發現(1899年)之前 ,早在人類知道地球是圓的(公元前5世紀)之前 ,咱們的老祖先們就開始利用生物科學改變世界了——距今12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革命又被稱作農業革命 ,就是理論上人類最早開始使用生物技術的時間 ,這一時期也可以被看作生物技術迎來了第一次黃金時代 。新石器時代革命中的農作物耕種行為完全符合大獎國際之前提到的對生物技術的定義“利用生物技術體係來生產或製造產品” 。而千百年前古人使用簡單生物技術 ,喂飽了更多人口 ,直接造就了當今的人類世界 。

早期各文明中出現的耕種釀酒都算是生物技術應用

然而大家也不必失望 ,生物技術起步早 ,但發展慢 。當今人們所理解的生物技術其實是從1971年保羅伯格的基因拚接實驗取得成功開始 ,距今為止發展也不到半個世紀 。

保羅•伯格(生物化學領域專家)

現代生物技術火爆所伴隨的泡沫風險還未可知

正所謂“廟小妖風大 ,池淺王八多” ,在尚未過半百的生物技術領域 ,新技術 ,新藥物 ,新療法 ,新人物 ,新公司層出不窮 。如同所有新興熱門產業或行業會產生泡沫一樣(1991-2001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金融信用泡沫) ,各個生物科技新貴們在各自擅長的技術領域大展拳腳的同時 ,生物技術產業內也掀起了一股瘋狂的並購(M&A)熱潮 。並在剛過去的3月底達到了巔峰 。

3月31日眾多的行業並購新聞

僅3月31號一天 ,行業內並購新聞就達到了7條之多 ,而且涉及金額少則以百萬(million)美元為單位 ,多則十億(billion)美元為單位 。早一天 ,3月30日單天的並購成交額就達到了170億美元 。甚至作為一家主營電器的飛利浦公司也表示要賣掉旗下的LED業務 ,投身醫療健康產業(上圖最後一則),市場的強勁表現是一回事 ,而市場瘋狂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尤其是當“華爾街之狼”們發現了這塊有利可圖的市場 。

占領華爾街運動抗議者手持標語“大獎國際是被剩下的99%”

“ 挖掘…哦 ,不…生物技術產業中存在泡沫嗎 ?”

對於這個問題輿論上還真沒有一個定論 ,都是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 。小編準備從三個角度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角度一 :製藥業巨頭

眾所周知 ,跨國製藥巨頭例如諾華 ,羅氏 ,輝瑞 ,默沙東和賽諾菲等 ,哪一家不是財大氣粗 ,有錢任性 。例如諾華去年的總銷售額就達到了恐怖的580億美元 ,淨利潤達到了102億美元 。對於這些大腕來說花個幾十億並購一家小公司完全不是事 。雖然它們不缺錢 ,但是逐利性永存的它們依然在絞盡腦汁開源 。說到這大獎國際先看一下另外一組數據 ,2014年最賺錢的藥物 ,第一名 :修美樂(Humira)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2014年銷售額125億美元 ,第三名 :Remicade ,英夫利西單抗(infliximab)2014年銷售額92.4億美元 ,第四名 :美羅華(Rituxan) ,利妥昔單抗(rituximab)2014年銷售額86億美元 。大量單抗藥物製霸榜單 ,昭示著生物製藥的偉大“錢”景 。結合之前所提到製藥巨頭們的財大氣粗 ,有誰不想用幾十億的前期投資換得每年搖錢上百億的一棵搖錢樹呢

角度二 :小型生物技術公司

站在作為被收購對象的小型初創型生物技術公司的角度上 ,抱大腿何嚐不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一方麵,財大氣粗的製藥業巨頭在其藥品研發生產線上依然存在著明顯缺陷 ,它們都急需來自於外部的生物技術幫助 。另一方麵 ,一種新藥從開發備選到臨床實驗再到上市是一個極度漫長而又燒錢的過程(例如2014年輝瑞諾華施寶貴三家研發經費超過200億美元) ,對於任何一家小型生物技術企業來說都是無法承受之重 。所以 ,收購與被收購隻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罷了 。問題到這都還非常綠色和諧可循環,但是下一個角色加入馬上使生物產業內並購變了味道 ,他們就是以華爾街為代表的行業外投資人們 。

角度三 :外部投資人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 ,隻要有利可圖 ,有空可鑽 ,生物技術產業與其他產業也沒啥不同 。於是生物技術產業內的並購就給了他們這樣一個賺快錢的機會 。在火爆的並購市場推動下 ,他們加大對小型生物技術公司的投資 ,抬升企業價值 。由於行業特性 ,小型生物技術公司要麽被更大的公司收購 ,要麽進行IPO ,這時無論該公司被收購還是進行IPO融資 ,這些投資人都能大賺一筆 ,並且把賺來的錢馬上投進下一個小型生物技術公司 。有些人認為 ,這可以算得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循環係統 ,但誰又能保證 ,讓雪球這樣滾下去 ,不會砸到人呢 ?

雪球效應

總結

生物技術產業泡沫目前還隻是一個猜測 ,各家分析師的擔憂還隻停留在紙麵上和理論中 ,但是火熱的生物技術企業並購所催生的種種效應也應該警醒著行業內人員泡沫化的可能性 。

2006-2018 Copyright 南京大獎國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